电厂水处理工艺(2)锅炉补给水处理
传统的锅炉补给水预处理通常采用混凝与过滤处理。国内大型火电厂澄清处理设备多为机械加速搅拌澄清池,其优点是:反应速度快、操作控制方便、出力大。近年来,变频技术不断地应用到混凝处理中去,进一步提高了预处理出水水质,减少了人工操作。在滤池的发展方面,以粒状材料为滤料的过滤技术经历了慢滤池、快滤池、多层滤料滤池等发展阶段,在改善预处理水质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粒状材料的局限性,使过滤设备的出水水质、截污能力和过滤速度均受到较大的限制。目前,以纤维材料代替粒状材料作为滤元的新型过滤设备不断地出现,纤维过滤材料因尺寸小、表面积大及其材质柔软的特性,具有很强的界面吸附、截污及水流调节能力。代表性的产品有纤维球过滤器、挤压式纤维过滤器、压力板式纤维过滤器等。
一、随着大型火电机组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机组的参数与容量不断提高,电厂化学水处理也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而这种变化的动力,主要来源于高参数大容量机组对水质的要求和环境保护的需要,新的水处理技术与材料的出现及应用又为电厂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另外,在剧烈的电力市场竞争中,每个电厂都面临着减员增效的压力,面临着生产流程优化重组的需要。在上述各种因素的作用与影响下,电厂化学水处理在技术选用方式上发生深刻的变化。
电厂水处理工艺(6)循环水处埋
采用闭式循环冷却的火电厂,冷却水的循环回用和水质稳定技术的开发是水处理工作的重点。发达国家循环水浓缩倍率已达6~8倍,国内大多数电厂的循环水浓缩倍率在2~3倍左右,国内火电厂应在提高循环水重复利用效率上下功夫。为避免磷系水处理药剂对环境水体的二次污染,低磷和非磷系配方的高效阻垢分散剂、多元共聚物水处理药剂逐渐得到应用。
采用开式排放冷却的火电厂,特别是以海水作为冷却水的电厂,冷却水一般采用加氯处理,但是,也有部分电厂采用电解海水产生次氯酸钠作为杀生剂。
电厂水处理工艺(7)凝结水处理
目前绝大部分300MW及以上的高参数机组均设有凝结水精处理装置,并以进口为主,其再生系统的主流产品是高塔分离装置与锥底分离装置。但真正能实现长周期氨化运行的精处理装置并不多,仅有厦门嵩屿电厂等少数几家,嵩屿电厂混床的运行周期在100天以上,周期制水量达50万吨以上。从环保与经济的角度出发,实现氨化运行将是今后精处理系统的发展方向。另外,在设备投资、设备布置与工艺优化方面,应考虑尽可能多地利用电厂原有的公用系统,如减少树脂再生用的风机及混床的再循环泵等,尽可能把系统的程控装置和再生装置安装在锅炉补给水侧,以利实现集中化管理。
根源性地,针对“锈/垢/菌/藻”的生成机理
以能量波的靶向干扰技术
彻底消除工业用水的“顽疾”
从而,以“治本”手段
掀起水处理技术领域的又一次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