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水处理工艺(6)循环水处埋
采用闭式循环冷却的火电厂,冷却水的循环回用和水质稳定技术的开发是水处理工作的重点。发达国家循环水浓缩倍率已达6~8倍,国内大多数电厂的循环水浓缩倍率在2~3倍左右,国内火电厂应在提高循环水重复利用效率上下功夫。为避免磷系水处理药剂对环境水体的二次污染,低磷和非磷系配方的高效阻垢分散剂、多元共聚物水处理药剂逐渐得到应用。
采用开式排放冷却的火电厂,特别是以海水作为冷却水的电厂,冷却水一般采用加氯处理,但是,也有部分电厂采用电解海水产生次氯酸钠作为杀生剂。
电厂水处理工艺(7)凝结水处理
目前绝大部分300MW及以上的高参数机组均设有凝结水精处理装置,并以进口为主,其再生系统的主流产品是高塔分离装置与锥底分离装置。但真正能实现长周期氨化运行的精处理装置并不多,仅有厦门嵩屿电厂等少数几家,嵩屿电厂混床的运行周期在100天以上,周期制水量达50万吨以上。从环保与经济的角度出发,实现氨化运行将是今后精处理系统的发展方向。另外,在设备投资、设备布置与工艺优化方面,应考虑尽可能多地利用电厂原有的公用系统,如减少树脂再生用的风机及混床的再循环泵等,尽可能把系统的程控装置和再生装置安装在锅炉补给水侧,以利实现集中化管理。
根源性地,针对“锈/垢/菌/藻”的生成机理
以能量波的靶向干扰技术
彻底消除工业用水的“顽疾”
从而,以“治本”手段
掀起水处理技术领域的又一次革命
在锅炉补给水除盐处理方面,混床仍发挥着**的作用,而混床本身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环保与节能。填充床电渗析器(电除盐)CDI(EDI)是将电渗析和离子交换除盐技术组合在一起的精脱盐工艺,树脂的再生是由通过H2O电离的H+和OH-完成,即在直流电场中电离出来的H+和OH-直接充当树脂的再生剂,不需再消耗酸、碱药剂。同时,该装置对弱电离子,如SO2、CO2的去除能力也较强。CDI在水处理工艺中在国外的应用较多。1991年,美国的Grand Gulf核电站安装了首台电除盐设备。美国德州热电厂补给水系统采用RO+EDI处理系统,生水经RO处理后的电导率为5~20μS/cm,再经EDI处理后电导率小于0.1μS/cm。
纤维过滤器、反渗透、电除盐与离子交换技术的组合应用将是今后锅炉补给水处理发展的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