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电厂水处理工艺
电厂水处理工艺(1)锅炉给水处理
锅炉给水目前用氨和联氨的挥发性处理较成熟,但它比较适于新建的机组,待水质稳定后可转为中性处理和联合处理。加氧处理改变了传统的除氧器、除氧剂处理,创造氧化还原气氛,在低温状态下即可生成保护膜,抑制腐蚀。此法还可以降低给水系统的腐蚀产量,减少药品用量、延长化学清洗间隔、降低运行成本。氧化性水化行方式在欧洲的应用较为普及,国内基本处于研试阶段。必须强调的是,氧化性水化行方式仅适用于高纯度的给水,并应注意系统材质与之的相容性。
仍以物理电磁、化学药剂、离子交换等方式
停留于除垢除锈的“治标层面”
往往代价巨大,却收效不佳
电厂水处理工艺(3)锅炉炉水处理
炉内磷酸盐处理技术已有70余年的历史,现在全世界范围内有65%的汽包锅炉使用过炉水磷酸盐处理。由于以前的锅炉参数较低,水处理工艺落后,炉水中常常出现大量的钙镁离子,为防止锅炉结垢,不得不向锅炉中加入大量的磷酸盐以去除炉水中的硬度,这样,炉水的pH值就非常高,碱性腐蚀问题显得特别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协调磷酸盐处理应运而生,并了一定的防腐效果。但随着锅炉参数不断的提高,磷酸盐的“隐蔽”现象越来越严重,由此引起的酸性腐蚀也越来越多。而在另一方面,高参数机组的锅炉补给水系统已全部采用二级除盐,凝结水系统设有精处理装置。这样,炉水中基本没有硬度成份,磷酸盐处理的主要作用也从除硬度转为调整pH值防腐。因此,近十年来,人们又提出低磷酸盐处理与平衡磷酸盐处理。低磷酸盐处理的下限控制在0.3~0.5mg/L,上限一般不过2~3mg/L。平衡磷酸盐处理的基本原理是使炉水磷酸盐的含量减少到只够与硬度成份反应所需的浓度,同时允许炉水中有小于1mg/L的游离NaOH,以保证炉水的pH值在9.0~9.6的范围内。加拿大Ontario Hydro电站压力为13.8~17.9MPa锅炉进行平衡磷酸盐处理的炉水控制指标:磷酸根为0.0~2.4mg/L,pH值9.0~9.6,游离NaOH小于1mg/L。山西阳光发电公司炉水磷酸根浓度范围0.1~1.0mg/L,期望值为0.2~0.5mg/L。湘潭电厂炉水磷酸根浓度范围0.1~0.5mg/L,pH值9.0~9.7,当炉水pH值小于9.2,则添加微量的NaOH。
电厂水处理工艺(2)锅炉补给水处理
传统的锅炉补给水预处理通常采用混凝与过滤处理。国内大型火电厂澄清处理设备多为机械加速搅拌澄清池,其优点是:反应速度快、操作控制方便、出力大。近年来,变频技术不断地应用到混凝处理中去,进一步提高了预处理出水水质,减少了人工操作。在滤池的发展方面,以粒状材料为滤料的过滤技术经历了慢滤池、快滤池、多层滤料滤池等发展阶段,在改善预处理水质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粒状材料的局限性,使过滤设备的出水水质、截污能力和过滤速度均受到较大的限制。目前,以纤维材料代替粒状材料作为滤元的新型过滤设备不断地出现,纤维过滤材料因尺寸小、表面积大及其材质柔软的特性,具有很强的界面吸附、截污及水流调节能力。代表性的产品有纤维球过滤器、挤压式纤维过滤器、压力板式纤维过滤器等。